一段岁月,凝聚一份情感;一件旧物,承载一份记忆。正如相机,见证着岁月更迭,镌刻着时代烙印。
走入太原人熟知的迎泽公园,西北角的怡园精巧典雅。信步于小桥流水、亭台廊榭间,一座别致的博物馆映入眼帘——流光岁月相机博物馆。
两个展厅内,带有岁月印记的各色相机,或铮铮铁骨、钢齿铜心,倾诉着如歌的岁月;或端庄沉稳、光影斑驳,追溯着往日的格调。
博物馆的创办者之一王立民馆长介绍,这里共收藏了1000多台相机,交替展出。目前展出的500余台,分为方箱相机、皮腔相机、双反相机、单反相机、旁轴相机、立体相机、微型相机、潜水相机、数码相机和一次性成像相机等品类。其中,不乏存世稀少的珍贵藏品,国产“东风”相机便是其一。
“东风”相机产于上世纪中叶,模仿哈苏相机而制。当时我国基础工业不发达,造价很高,但品质却不尽如人意,总产量只有97台。为了收购这个“宝贝”,王立民和弟弟四处打听,东奔西走,穿梭于各地旧货市场,最终在辽宁发现一台“东风”相机的线索,几经交涉,才将其收入囊中。
另一组令王立民引以为傲的相机,是“上过抗日战场”的美能达相机。“这是一个系列,包括8台相机,从长治一个地摊收的。”为了收购这组相机,兄弟二人“磨破嘴、跑断腿”,好说歹说才让那位地摊主“忍痛割爱”。
有纪念意义的相机,博物馆内还有很多,每一台相机都有自己的故事。
为何会创办这样一个相机博物馆?“源于儿时家庭的熏陶。”王立民回忆,父亲年轻时是长治日报社的记者,最喜欢鼓捣相机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相机是奢侈品,为了获得一台称心的相机,父亲常常得“咬紧牙关”。父亲对相机的执着,在兄弟二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,家中曾经的“宝贝”也成为王立民兄弟的首批收藏品。
执着于老相机的另一个原因,是对工匠精神的崇拜,是对工业文明的尊敬。在过去的100多年里,老相机品种多得眼花缭乱,在器材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奇妙的构想和精巧的制作,既是智慧的结晶,也是极致的追求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经济繁荣、市场活跃,为王立民兄弟的收藏提供了便利。他们四处走访,不断购买、收藏各类相机。家中的“宝贝”越存越多,兄弟二人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“为什么不能将爱好分享出去,为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,普及提高民众对摄影艺术的兴趣爱好和鉴赏知识。”
兄弟两人多方寻找机会。2019年,迎泽公园升级改造刚刚完成,“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公园是当时最重要的课题。”迎泽公园办公室主任杨晋钢说,“当时公园正举办郁金香展,来看展的王家兄弟被公园的气质吸引,找我们商议,希望借助场地办相机博物馆。”这个想法,恰好与他正在琢磨的“吸引文化走进公园,留下文化发展公园”不谋而合。双方一拍即合,流光岁月相机博物馆便落户于此。
经过5年的精心维护,博物馆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喜爱。“太原市要打造博物馆之城,希望能借此东风,让这座全市唯一的相机博物馆越办越好,为太原文旅发展作出贡献。”王立民望着一个个展柜,脸上满是期待。在他心中,所谓收藏,收不是目的,而藏也不是结果,只有文化才是理想的归宿。
博物馆内,一台台相机闪耀着时代的熠熠光彩,历久弥新……
相关链接
参观指南:1路、6路、618路、610路、804路、308路等公交车大南门站下车,步行至迎泽公园西北角怡园即可。
开放时间:周一至周日。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。
门票情况:免费开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