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矛盾 提升效能 太原法院发布十项“微创新”成果奖

破解矛盾 提升效能 太原法院发布十项“微创新”成果奖

发布日期:2024-02-28 来源:太原日报 浏览量:1121

  2023年,太原法院共受理审判执行案件252580件,结案246445件,全市法院“案多人少”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。向改革要生产力,积极推进“微创新”,方能破解人案矛盾,提升审判效能。2月27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太原法院第三届“微创新”获奖成果,其中,10项创新举措获奖。

  这10项创新举措是:

  1.小店区人民法院:诉前调解“点将台”工作法

  “点将台”是古代王侯出征前点将、发兵的重要场所。借用古代“点将台”概念,小店区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解忧驿站设置“点将台”,当事人可以自愿“点将”,选择自己信任的调解员进行纠纷调解,与单一分案相比,这种“双向奔赴”更有助于提升调解成功率。

  2.迎泽区人民法院:金融法庭“分、保、调、确、裁、审、执”一体解纷机制

  2023年12月5日,太原金融法庭正式揭牌,依托于太原市迎泽区人民法院老军营人民法庭,整体入驻太原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开展工作。这是全省首家办理金融案件的专业化法庭,将为太原市六城区金融纠纷案件提供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等服务,形成源头预防、非诉挺前、多元化解、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解纷新模式,构建起“保、调、裁、审、执”五位一体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机制。

  3.杏花岭区人民法院:“1314”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

  杏花岭法院以努力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,以着力解决群众诉求为抓手,立足家事审判职能,探索形成家事纠纷多元化解的“一生一世”(1314)机制即“一张圆桌唤亲情+三支队伍同参与+一套组合保权益+四步举措化干戈”。

  4.万柏林区人民法院:“首案示范+类案调解”机制

  近年来,系列案在民商事案件中的占比不断增大,为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,妥善化解系列案纠纷,进一步提高民商事审判质效,万柏林法院探索系列案“全流程管理模式”,依托该院“百聆解纷中心”,针对系列案推行“首案示范+类案调解”的工作方法。

  5.晋源区人民法院:刑事“简案快审”机制

  晋源区人民法院从细微工作抓起,打通制约基层刑事审判工作的堵点、难点、痛点,深入探索“简案快审”新机制新模式,推动刑事审判繁简分流改革走深走实。

  6.古交市人民法院:一体化解决交通事故纠纷机制

  古交市人民法院道路交通法庭于2022年6月10日正式成立,专门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、责任保险合同纠纷等类型的案件。该法庭突破以往“铁路警察各管一段”的传统,探索一体化解决交通事故纠纷中各类诉求的新方式,诉中积极引导当事人合理预期,判后执前主动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判决,效果明显。

  7.娄烦县人民法院:“1+5”保水工作模式

  娄烦作为省城后花园、避暑清凉地、绿色大氧吧,近年来在践行“两山”理论方面成绩瞩目、硕果累累。娄烦县人民法院以汾河水库生态资源司法保护为目标,通过设立法庭、专业审判、打造品牌、宣传引导等一系列途径,创新“生态司法+”,致力“生态违法-”,全方位、多角度开展司法守护绿水青山活动。

  8.太原中院民一庭:“四必访”实地走访工作法

  让当事人对判决胜败皆明、心服口服,太原中院民一庭总结提炼传统民事案件审判经验,推出“四必访”工作法,法官在审理四类案件时必须进行实地走访。即涉及家暴、未成年人、老年人以及矛盾复杂的家事案件,必须进行实地走访、判后回访;争议较大的涉“三农”案件,必须进行实地走访;物权保护纠纷、相邻关系纠纷等物权纠纷案件,必须进行实地走访;涉群体性案件,必须进行实地走访。

  9.太原中院执行局:“财务调查员”机制

  为了破解“执行难”之财务调查工作,大原中院从执行机制、执行方法及队伍建设上主动发力,下大力气啃专业难题,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

  10.太原中院政治部:全员、全面、全时“三全”考核机制

  太原中院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,搭建“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数字绩效考核管理平台”,坚持考实考准,做实全员、全面、全时“三全”要求,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干部投身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的内生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