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创城一线的故事 用和谐宜居环境铺就文明底色

来自创城一线的故事 用和谐宜居环境铺就文明底色

发布日期:2023-11-20 来源:太原日报 浏览量:772

  “全国文明城市”是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、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,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,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,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。而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,是文明城市的底色。

  近年来,我市坚持治山、治水、治气、治城一体推进,加大环境整治修复力度,实施老旧小区改造,建设游园、公园,治理黑臭水体,推广垃圾分类,用和谐宜居环境铺就文明底色,努力再现“锦绣太原城”盛景。

  汾河两岸好风光

 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和次年的2月下旬至4月,候鸟都会在太原“南来北往”。汾河景区、晋阳湖公园、太原植物园等处,是鸟儿们非常喜欢的中转站、栖息地。为此,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以汾河为轴线,将汾河景区东西两岸,南起祥云桥北至柴村桥以北5公里范围划为候鸟监测区。目前监测到的有白鹭、苍鹭、夜鹭、绿头鸭、斑嘴鸭、白骨顶、凤头鸊鷉、小鸊鷉、赤麻鸭、金翅雀等多种候鸟。

  “以前水量少,水质也不好,没有鸟,河里也没有鱼。现在水特别干净,鱼类很多,生态链也比较丰富。许多鸟像白鹭一样从候鸟变成了留鸟,一年四季都在这里繁衍后代。”在汾河景区,摄影爱好者梁振刚说。

  汾河从娄烦入境,到清徐出境,纵贯太原南北188公里,流经10县(市、区)。近年来,我市持续开展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,提升汾河水质,改善生态环境。

  汾河上游的娄烦县石峡沟段,我市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净化水质,在潜流人工湿地下方铺满了大约26万立方米的石料,在石料表面种植美人蕉、黄花鸢尾、芦苇等200多万株水生植物。通过生物共生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,利用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氨、氮、磷等物质,获得污水处理和资源化的最佳效益。下游的清徐县,在汾河建设千亩人工湿地,蓄水15.06万立方米,新增植物35.11万平方米,生态效应凸显。

  在主城区,我市以南沙河治理为样板,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余8条河的治理,昔日臭水沟,建成景观堤;旧时羊肠道,拓成快速路……9条河道的沿岸还分别增建了15米宽的绿化带,并陆续修建了40余个街头游园、绿地,新增绿化面积数百万平方米。随着城南、晋阳一期二期、汾东一期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的实施,我市21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,2020年年底,汾河太原段告别劣V类水体。

  城市更新 居民安心

  生态环境好了,市民的生活环境也在改善。

  崭新的门头牌匾整齐规范、悬空的电线电缆全部入地、新铺设的道路畅通无阻,走进彭西二巷,街头巷尾干净整洁,车辆往来秩序井然,一幅以“文明”为底色的美丽画卷在这里悄然绘就。

  说起彭西二巷发生的变化,万柏林区兴华街道千峰北路社区工作人员赵日贵感慨不已:“创城这几年,是巷子发生变化最大的几年。”赵日贵亲眼见证了彭西二巷的变化。之前这里的环境是出了名的差,污水横流、脏乱拥挤,冬天走路坑洼不平,夏天出门蚊虫不断,完全不像现在,人们生活在这里惬意十足,他说,“创城既改变了小区的环境,也改变了居民的生活”。

  围绕群众所需所盼,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,用群众“点赞量”,检验文明创建“含金量”,在太原,类似彭西二巷这样的改造工程还有很多。

  今年小店区坞城街道山西大学社区被列入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,将统筹建设养老托育设施、充电设施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嵌入式服务设施。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崔建爱说,为解决高层老年人上下楼困难这一问题,在老旧小区改造中,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里摸底调查,增加了老旧楼房加装电梯项目。经过一年的建设,小区共加装48部电梯。

  据统计,2020年摸底调查我市有老旧小区3000多个,总建筑面积约4800万平方米,总户数约62.5万户。2020年至2023年,我市将改造老旧小区近2000个,面积约2800万平方米。今年新开工改造589个小区,涉及11.4万户、2701栋楼、面积934万平方米,预计总投资37.3亿元。到2025年年底,全部老旧小区将基本完成改造任务。

  辛苦一人 洁净万家

 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,街巷干净整洁,除了居民素养提升外,也离不开环卫工人的汗水和努力。

  这几天,市环卫中心机械清洁部的赵春茂和同事们正忙着调试、保养融雪除冰车辆。

  “每年进入秋冬季后,环卫中心就着手对融雪除冰车辆及设备进行全面保养和检查检修,保证在降雪第一时间能够上路作业,以确保市民的正常出行。”赵春茂说,现在融雪除冰的作业条件比他刚参加环卫工作时强得多。以前,机械、车辆都少,那时环卫部门的机械化清扫保洁刚刚起步,机清队只有10辆车。遇到下雪天,融雪工作全部由人工操作,工具车货箱内装载着满满的散装融雪剂,都要由环卫工拿铁锹一锹一锹地扬撒在路面上,以达到融雪效果。

  “现在我们机清队有环卫作业车辆120多辆,和当初相比真是‘鸟枪换炮’。”赵春茂感慨道。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和财政投入的增加,赵春茂驾驶的环卫作业车辆越来越多——喷雾降尘车、高压喷水车、便道清洗车、移动公厕、垃圾压缩车、融冰车、破冰车、吹雪车……有了这些“大家伙”,太原城市的洁净度在逐年提升。

  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增加,不光街道干净了,市民如厕也更加方便了。

  近年来,我市新建公厕500座,全市二类公厕比例达80%,新建的公厕充分考虑到市民的如厕体验,洗手台、面镜、热水器、干手器、空气净化器一应俱全,有的还配备了存包柜和手机充电站,设置了公厕临时停车位,为居民提供便利。

  在新建公厕的同时,我市不忘改造旱厕,并将此作为今年市政府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。为全面完成工作目标,市、区两级部门协同配合,采取“包区督导、责任到人、倒排工期、挂牌督战”等措施,按照“因地制宜、一厕一案、应改则改、应拆则拆”的办法,问需于民,千方百计完成旱厕改造任务。截至9月28日,建成区内116座旱厕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,实现了建成区旱厕清零目标。